校园直饮水设备的清洁维护是保障师生饮水安全的关键环节,需结合校园使用场景特点,从周期规划、操作流程、管理机制等方面构建系统化方案,确保设备持续稳定提供安全饮用水。
一、清洗周期规划
1. 日常维护
每日冲洗:设备启用前开启所有出水龙头,放水数分钟,排除隔夜停滞水,冲刷管道内附着杂质。
表面清洁:用中性清洁剂擦拭设备外壳、龙头及控制面板,清除灰尘与污渍,保持外观整洁。
2. 阶段性深度清洗
月度清洗:检查预处理滤芯(PP 棉、活性炭),视污染程度进行表面冲洗或更换,冲洗储水罐内壁。
季度清洗:对反渗透膜、超滤膜等核心滤芯进行化学清洗(使用专用清洁剂低压循环),消毒管道系统,更换密封件。
学期节点清洗:开学前、期中、期末各进行一次全面清洗,重点处理寒暑假停用后可能滋生的微生物,检测水质达标后启用。
二、核心组件清洗操作流程
1. 滤芯清洗与更换
预处理滤芯:
PP 棉滤芯:取出后用清水冲洗表面悬浮物,若颜色变深或手感变硬则更换。
活性炭滤芯:用清水冲洗吸附的有机物,避免揉搓破坏结构,累计使用一定时长后强制更换。
精密滤芯(反渗透膜 / 超滤膜):
配置专用中性清洗剂溶液,通过设备自身循环系统低压冲洗,去除膜表面沉积的胶体、有机物。
清洗后用清水彻底冲洗,检测产水电导率,若未达标准需重复清洗或更换滤芯。
2. 储水与管道系统清洁
储水罐消毒:
排空罐内余水,注入食品级柠檬酸溶液(按比例稀释),循环冲洗 30 分钟。
排放溶液后,用清水冲洗至 pH 值中性,开启紫外线杀菌装置照射 1 小时。
管道系统冲洗:
采用脉冲式水流冲洗主管道,配合专用管道清洁剂清除内壁生物膜,最后用无菌水冲洗至检测合格。
3. 龙头与出水口维护
每周拆卸龙头起泡器,清除内部沉积物,用酒精棉擦拭出水口内侧。
发现龙头出水异常或有异味时,立即检查内部密封圈,必要时更换组件。
三、校园场景专属维护要点
1. 错峰作业安排
日常冲洗选择课间或放学后,深度清洗安排在周末或假期,避免影响师生正常用水。
重大活动(如考试、运动会)前 3 天完成设备全面清洁,保障集中用水时段水质稳定。
2. 应急处理机制
配备备用滤芯与小型消毒设备,若清洗后水质检测不达标,立即更换滤芯并强化消毒。
建立突发污染预案,如发现设备异常(漏水、异味),第一时间关闭设备并启用临时供水点。
3. 智能监控辅助
安装水质在线监测仪,实时记录浊度、余氯、电导率等指标,数据异常时自动预警清洗或更换滤芯。
通过物联网系统远程监控设备运行状态,生成维护提醒工单,提升管理效率。